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我院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学院决定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2025年度教学竞赛。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1、参赛要求
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已获得上一年度省级比赛特等奖和一等奖的主讲教师不再推荐参加同一组别的比赛。已获得往届校教学创新大赛奖项的教师,如参赛课程重复,则本次获奖必须高于以往获奖等级方予以奖励。
产教融合赛道参赛条件:参赛课程主讲教师应具有企业工作背景、入企实践经历或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团队成员应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及以上。
2、竞赛分组
教师在教学创新赛道、课程思政赛道、产教融合赛道中择一赛道选择参加。
3、计分方式
校赛总成绩为初赛成绩与决赛成绩的总和,即由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创新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三部分成绩组成,具体评分标准详见附件1。
4、竞赛实施
分校级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阶段,所有流程与评分标准均参照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校级评审阶段。学院将推荐教师的参赛材料交教务处。教务处组织大赛评委会根据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评审成绩由高到低排名,择优进入现场评审。
(2)现场评审阶段。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0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5分钟的提问交流。校决赛现场评审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5、竞赛内容及材料提交
(1)竞赛内容
①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1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产教融合赛道需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视频文件要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要素。
②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创新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报告标题: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字体,正文:仿宋_GB2312三号字体,行间距:固定值28磅)。
③教学创新设计汇报
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现场向评委全面说明整门课程的设计思路,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展示相关过程性支撑材料,汇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专家评委提问交流时间不超过5分钟。
材料提交
①申报书(附件2)。
②教学创新成果相关材料: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支撑材料。
③课堂教学相关材料: 课堂教学演示视频(45分钟);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内容对应的教案;课堂教学内容对应的课件。
④证明材料(仅产教融合赛道) 参赛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证明(不少于30%);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相关证明(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等,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
以上材料请于10月13日前提交,电子版发送至邮箱:34996196@qq.com。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教学研究办公室
2025年9月26日